“花教授”,是上海市政协委员,民革党员,上海交通大学教授、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的美称。1995年,周武忠32岁。那一年,因为主持了扬州市市花琼花的相关研究,扬州市电视台给周武忠拍摄了一部专题片,将他称作“花教授”。对此,周武忠欣然接受,乐此不疲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他所擅长的领域可不仅仅是花:学习果树栽培出身的他,有园艺、园林、设计、建筑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经历,在园林研究、生态文化、旅游规划、创意设计等领域,都是领军者。
近些年,周武忠把自己的主要精力,放在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领域。他奔波于全国各地,为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。而对于自己念兹在兹的上海,他也有一个梦想:在上海打造“国际花文化之都”,让花文化创意蝶变为上海“美丽首发经济”的路径,服务城乡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”需求。
周武忠与花卉产业、乡村振兴的缘分,始于1998年。彼时,他正担任江苏省第八届政协委员。在江苏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,他提交了自己的首件提案,题目是“加快江苏花卉产业化步伐,为农民增收、农村稳定作贡献”。这一提案精准抓住了花卉产业在乡村发展中的潜力,得到江苏省农业厅等部门的高度重视,也为他此后数十年深耕花卉与乡村振兴领域埋下了伏笔。
周武忠始终坚信,花卉不仅是装点环境的“美丽使者”,更是带动农业转型、促进农民增收的“绿色引擎”,而文化的注入,则能让这股引擎的动力更加强劲持久。
来上海工作后,周武忠担任上海市第十三届、第十四届政协委员,这份对花卉与乡村振兴的初心从未改变。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既有繁华的都市景象,也有动人的乡村场景。如何让花卉产业在城乡之间找到平衡点与发力点,成为他履职思考的重要聚焦方向。每届任期内,他都递交多件相关提案,内容始终围绕花卉产业升级、花文化挖掘、乡村振兴路径等关键议题,用持续的关注与专业的建议,为上海花卉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铺路搭桥。
周武忠建议,在上海“率先建设中国鲜花小镇”。这一构想并非简单的花卉种植聚集区,而是集花卉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旅游、文创、研学于一体的特色产业综合体。鲜花小镇以花卉为核心IP,融入上海的地域文化特色,通过打造主题花海、花卉文创工坊、花艺体验中心等业态,让游客在体验花卉之美的同时,消费花卉相关产品,带动当地农民参与产业链各环节,实现“一产接二连三”的融合发展,让花卉产业从单纯的生产端走向全链条的价值创造,成为乡村生产发展的新增长点。
“建立中国第一个花文化博物馆”,是周武忠的另一项重要提案建议。他认为,上海作为文化大都市,需要一座专门的花文化博物馆来系统梳理中国花文化的历史脉络、艺术成就与当代价值。这座博物馆不仅是花文化的展示窗口,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、创意灵感的源泉。通过举办花展、花艺大赛、花文化论坛等活动,能够提升市民对花文化的认知与喜爱,培育花卉消费市场,让花文化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,同时吸引全球花卉文化资源向上海汇聚,助力上海打造“国际花卉文化之都”,让花文化成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“调味剂”。
2021年崇明花博会的举办,为上海花卉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,周武忠敏锐地提出“持续在崇明发挥花博会效应,推动崇明世界生态岛建设”。他认为,花博会的落幕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,要将花博会期间积累的花卉种植技术、景观营造经验、品牌影响力转化为长效发展动力。通过优化花卉产业布局、完善配套设施、开发花博主题旅游产品等,让崇明的生态优势与花卉资源深度融合,让“花博记忆”成为推动崇明生态建设的持久动力,进一步夯实崇明世界生态岛的生态根基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周武忠对花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不断深化。今年上海两会期间,他又提出“发展花文化创意产业,让美丽经济升格为“首发经济”的全新理念。
“首发经济”强调的是创新与引领,而花文化创意产业恰恰具备这样的特质。周武忠认为,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应充分发挥在花卉新品种研发、花艺设计、花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势,将花卉产业从传统的种植、销售向创意设计、品牌首发、体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;通过举办国际花卉新品首发活动、推出限量版花艺设计、打造花卉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等,让花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上海“首发经济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既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,也让市民能够第一时间感受花卉文化的前沿魅力。
为推动花文化创意产业向“美丽首发经济”转型,今年年初,在周武忠提议下,“花开中国·国际创新创意设计大赛”在上海正式发起。大赛以“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、中国特色、高点定位”为总指引,面向全球征集100种中国名花的花文化创意方案,旨在汇聚国际顶尖智慧,为上海市创建国际花文化之都注入创新活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自2023年以来,民革上海市委与崇明区委围绕“崇明国际生态岛”建设开展深度合作,而作为民革市委文化委主任,周武忠自然倾情参与其中。而其建言切入点仍是“花”。在所提出的“建设崇明国际花岛,提升世界生态岛的显示度”的方案中,他延续此前对“花博效应”的关注,认为崇明世界生态岛的定位需要具体的产业载体来支撑,而国际花岛的建设正是最佳路径之一。周武忠建议,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花卉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、打造国际化的花卉生产基地与交易中心、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花卉展览等,让崇明成为全球花卉品种展示、技术交流、文化融合的高地。“国际花岛的建设,不仅能提升崇明生态岛的国际影响力,更能通过花卉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就业、改善人居环境,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,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,让城乡居民共享生态红利。”
从江苏到上海,从花卉产业化到花文化创意产业,从乡村振兴到国际生态岛建设……作为政协委员、派成员,周武忠始终以花卉为纽带,以文化为内核,用一件件饱含智慧与深情的提案、一篇篇基于扎实调研的社情民意信息,推动着花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他期待着,花卉不仅能成为美化城乡环境的“生态使者”,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“经济引擎”,更将成为丰富百姓生活的“文化符号”,让这座城市的美丽更加持久、生活更加幸福、生态更加宜居。